2050年10月13日

台中市法蒂瑪聖母天主堂 簡介




台中市法蒂瑪聖母天主堂 簡 介
台中市雙十路二段115號   04-2233-5950

緣起
1962年4月11日台中監牧區升格為教區,蔡文興主教為台中教區首任主教。為了北台中(包括雙十路及大雅路區域)的教友有一座教堂,蔡主教委派聖母聖心會韓德力神父負責此區域福傳工作外並尋地建堂。

  
歷任神父堂區工作與福傳方向:

李紹唐神父1963~1970

1964年蔡主教委任李紹唐神父為北台中第一任本堂神父。
李神父隨即在錦中街50巷1弄17號租房子成立臨時教堂。
1965年李紹唐神父在現址(雙十路二段115號)買土地並興建聖堂。
1965年興建二層樓房一棟,一樓作臨時聖堂,二樓為神父住所。並聘請兩位聖母聖心修女會修女及一位傳教先生幫忙傳教事宜。
建堂完成後,為發展堂區教務,李神父親自拜訪教友及社區,建立教友資料。同時看到社區有許多孩子,為了讓更多孩童能聽要理,神父成立兒童道理班。
李神父未到台中前,是在中國大陸傳教。傳教期間被共產黨關進監獄受刑,刑期屆滿被釋放出來後,經由香港前往羅馬晉見教宗(保祿六世)
由於李神父在中國大陸時得到聖母軍很大的協助(宣傳福音工作),因此對聖母軍特別重視。來到台中本堂服務後,首先就邀請熱心教友組織聖母軍,也因此聖母軍成為協助堂區傳教服務的精兵。
當時的教友人數多達1200位,後因李神父另有任務派往台北中和興建聖堂,而離開台中。

斐理天神父1970~1972

聖母聖心修會派了斐神父接任為本堂主任司鐸,陸通道神父為副本堂。
兩位神父來到本堂後,看到年輕人的不足,因此特別注重青年的凝聚與加強在信仰的活力上,所以成立了自修班(拉攏年輕學子聚在一起)。
每天來參加自修班的同學近60人數,神父除了輔導課業外,也舉辦團康活動及籃球、乓乓球‧‧‧等運動,在活動中接近天主。

潘爾溫神父1972~1973

1972年底斐神父與陸神父奉命調回台北服務,1973年潘神父接下本堂主任司鐸之職。
潘神父在本堂服務期間,看到弱勢家庭的無力,為照顧社會上低能弱智兒童,於是成立了啟智中心。同時也看到許多教友家庭生活的困難,又創辦了堂區儲蓄互助會,確實幫助許多貧困的教友。
神父未到此當本堂之前,及從事帶領青年的工作,包括三民路、雙十路、大雅路等青年同學。他們在潘神父的帶領下,除了每星期聚會一起參加各種團康、戶外運動等活動外,同時也帶著年輕朋友關懷弱勢族群。讓同學們經歷了更豐富的生活,及看到生命的珍貴,也發揮了天主是愛的熱情。

馬世光神父1973~1985

馬神父擔任本堂後,為因應當時的情況,堂區計畫有所改變:
首先馬神父重新成立聖母軍,其次是成立教友傳教協進會。由於之前只有教友代表,後因堂務的需要,代表會改組成立教友協進會。
從前教堂的一切開支都是借助外援,後來外援中斷後,需要教友能自立自養,因此發起堂區自養運動。
同時也為擴充教堂,發起教友募捐基金來擴建教堂及增添需要的設備。
1984年,為解決啟智班同學上課問題,於是增建三樓教室。

陸通道神父1985~1993

19858月陸神父奉派至本堂服務後,他借重傳教協進會劉會長,及傳道員潘先生和潘太太的協助幫忙,同時在許多教友們所提供的寶貴意見下,建立本堂區愛的大家庭。當時的團體組織及活動有:
1、雙十路儲蓄互助會
2、曉明之星聖母軍。
3、由曾英春修女負責策劃兒童道理班。
4、成立傳教協進會。
519874月成立合唱團。
6、舉辦暑期青年育樂營。

侯發德神父1993~1997

侯神父接任本堂主任司鐸後,除沿襲原有組織善會與活動外,特別對年長教友們家庭拜訪與關懷,還有鄰近老人院、醫院的探訪,特別在復活節與聖誕節慶,帶領大批教友表演及問候。
神父接任期間大環境的經濟日漸蕭條,街道出現許多流浪漢及無家可歸者。神父看到這需要,於是成立聖文生會。聖文生會除了定時間定點送便當給遊民外,冬夜期間還要一一尋找流浪者送棉被給他們蓋,害怕他們受凍。真實的做到學習耶穌愛人的精神。

趙國紳神父1997/4~2020/9

19974月,台中教區王愈榮主教將原在霧峰天主堂的趙神父奉派到雙十路天主堂服務,當時教區正在籌備建堂(法蒂瑪聖母堂)。因此神父除繁雜的堂務外,還得肩負建堂之責。
神父初到之時,參與彌撒的教友人數不多,約100人參加主日彌撒。當時有部份的善會、團體也趨於凋零,除了主日學、聖母軍、聖文生會外,神父因著當時需要陸續籌組,因此又組成福傳組、禮儀組、關懷組、青年會、聖詠團、慕道班、讀經班、長青會等善會團體。因著善會、信仰團體的成立,大家發揮愛主愛人的精神,願意無怨無悔的付出。因此吸引許多慕道者前來及許久未進堂的教友回歸本堂。
200110月新堂祝聖啟用後,由於堂區福傳的需要,神父於2002年聘請聖母聖心修女會王綉春修女來本堂協助傳教工作。
目前平日彌撒有30-50人參加,主日彌撒約300人參加,特別慶節則多至500人參與。同時,為了增進教友靈修成長,自2005年開始邀請美國風中傳愛團體在本堂舉行宣道會,迄今已有5次。
感謝天主,本堂自啟用後也發揮了台中教區朝聖地的功能。
2020年於本堂兢兢業業、嚴謹守紀服務23年後,於10月榮休。我們衷心感謝趙神父為法蒂瑪聖母天主堂20多年的付出。




- 黃明強神父 - 2020/10/1 迄今

黃明強神父(聖名:方濟各。薩威),本籍越南。
2001/10/01加入耀漢小兄弟會(越南會院)。
2005/04/02 發初願。
2009/06/28 發終身願。
2006 - 2012在道明會神學院讀兩年哲學,四年神學。
2012/12/13 被派到台灣總院學習中文。
2013/12/28 領執事一職
2014/06/02晉鐸當神父 
2015/01/01接任台中教區主教座堂副主任司鐸。
2017/03/01接任眉溪天主堂、霧社天主堂、萬大天主堂主任司鐸。
2020/10/01接任雙十路法蒂瑪聖母堂主任司鐸。
黃神父是耀漢小兄弟會的會士,來到台灣已九年多。在異地適應得很快,要克服的不只是文化、語言、美食、生活習慣的差異,還有做為教會的領導人,一切都是以牧靈工作為重。並且用修會的精神:「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盡力地帶領教友前進。

黃神父年輕有為. 雖然疫情之間仍然親自整理教堂空間,親自粉刷牆壁,打造更舒適的環境,提供場地給各善會利用,鼓勵教友們多祈禱念玫瑰經慈悲串經並每天晚上給教友簡單的晚禱及降褔!





法蒂瑪聖母天主堂 新堂介紹 1998/5起建,2001/10啟用
歷經三年竣工的法蒂瑪聖母天主堂,於20011013日祝聖啟用。
其聖堂外觀是哥德式及現代建築之混合體設計,正面是哥德式多層尖拱造型,教堂左右兩側上半部的窗戶,採用二次大戰後,歐洲教堂所盛行的不規則、不對稱的窗戶形式。教堂主體結構分上、下兩層,約有六層樓高, 共500多坪。一樓為活動中心,可容納約300人,用於餐會、團契及各式活動。聖堂在二加三樓,專供舉行彌撒及宗教禮儀使用,可容納約500人參與。
一進入教堂,映入眼簾的是高7.5公尺,寬4.5公尺,重500公斤,堪稱台灣最大的十字架。十字架下面是多層尖拱設計的聖體櫃,與教堂正面的外觀造型搭配呼應。十字架的牆面是一幅巨大的的壁畫,描述聖母瑪利亞在葡萄牙法蒂瑪最後一次顯靈,貧困、生病、絕望以及愛慕聖母的人群,充滿信德,虔誠地等待奇蹟出現的盛況。該幅遠自西班牙來的巨型油畫畫作(九公尺高×九公尺寬),是由西班牙籍的神父兼醫生、畫家三職於一身的荷西.瑪利亞.富爾卡達所創作。油畫面積達八十一平方公尺,金色的畫布上真人大小般的人物約八十位,加上雲端的天使、地上的羔羊群、河流、背戴的甕、蔞,以及背景簾幕,構成了整幅巨畫。聖母出現時的日蝕、跳動的太陽以及人群的渴望歷歷如新,聚集現場的人群都見證這宗神蹟,聖母叮嚀世人悔改及補贖的愛心、任誰都無法無動於衷或置身度外!
由於法蒂瑪聖母堂設備周詳完善、位置適中、交通方便,教區也指定為舉辦大型活動的地點。
晉鐸典禮:200111月吳重生神父晉鐸、20051月王友良神父、高豪神父晉鐸。
    法蒂瑪聖母像巡遊世界:五十多年來「國際法蒂瑪聖母像」不斷巡遊世界,所到之處發生許多治癒奇跡,及信友熱誠皈依。200354「國際法蒂瑪聖母像」來到在台中市法蒂瑪聖母堂,每整點頌唸玫瑰經及獻唱聖詩,次日台中教區王愈榮主教前來主持彌撒,然後繼續頌唸玫瑰經。

    董高樞機:天主教在台宣教150週年,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特別指派教廷前傳信部長(Former Prefect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董高樞機主教(Jozef Cardinal Tomko)為特使,於2009111825日第三度訪問台灣。於赴花蓮、高雄、台南視察之後,在法蒂瑪聖母堂與嘉義、台中、新竹三個教區的神職人員晤談,對堂區的特色留下深刻印象。

2025年6月28日

善用人工智能可促進平等,否則會助長衝突

教宗:善用人工智能可促進平等,否則會助長衝突

(梵蒂岡新聞網)人工智能與真正的智慧:教宗良十四世致函羅馬第二屆關於人工智能、倫理和企業管理年度會議的與會者,在信函中將二者做了區分。本屆年度會議於6月19日至20日在羅馬召開,梵蒂岡宗座大樓也是其中一個會場。教宗強調,真正的智慧不只累積「數據」,更能領略「生命的真諦」。真智慧不是任何機器模仿得來的,它是要發揚光大的恩典,新科技也能予以輔助。

接著,普雷沃斯特教宗引用他的前任方濟各教宗的話,重申人工智能是一個為人服務的工具。它能使人開拓視野,在科學和醫學領域取得造福人群的新發現,促進真正的「平等」。然而,人工智能一旦落入自私的人的手中,就可能會「助長衝突和侵略」。因此,教宗良敦促要繼續對科技發展的倫理幅度進行討論,不可忽略「負責任地」管理的必要性。

此外,教宗也指出,關於新興科技的省思也會對下一代產生影響。年輕世代愈加沉浸在數字世界,這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智力和神經」發展。為此,教宗鼓勵眾人「在青年邁向成熟和真正負責任的道路上予以幫助」。

青年「是我們對未來的希望」。「社會的福祉取決於他們能否發揮天賜的恩典與才華,以及能否秉持自由且慷慨的精神回應時代和他人的需求」。

在逆境中,也要接納上主許諾的新生命

 教宗要理講授:在逆境中,也要接納上主許諾的新生命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良十四世6月18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例行的週三公開接

見活動,繼續以“耶穌基督、我們的希望”為主題的禧年系列要理講授。教宗鼓勵眾人,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要轉向耶穌,接納祂所許諾的新生命。

當天艷陽高照,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眾人首先聆聽了選自《若望福音》的福音章節,回顧耶穌在貝特匝達水池旁奇跡般地治好那位無助癱子的事跡。(參閱:若五2-9)。教宗解釋道,當時在水池旁有許多身負殘疾的人等待時刻下到池中沐浴,希望能夠獲得治癒,然而耶穌卻選中了那位癱瘓了38年之久,無法自己下到水池中的男子。耶穌問他:“你願意痊癒嗎?”(同上,6 節)這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它挑戰了那位癱子的無力感和認命的心態,並邀請他懷有希望,讓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能有所改變。耶穌對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同上,8 節)這張床實際上是這個人經歷過身心癱瘓的象徵,現在他能接受自己的過往,並將之拋在身後,開始一種嶄新的生活。

為此,教宗勉勵眾人,在這個希望的禧年中,我們要在祈禱中惦記那些受苦和感到氣餒的人。我們的生活無論有什麽問題或不如意,我們都要轉向耶穌,承認我們渴望得到治癒,並接納祂所許諾的自由和新生命。

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問候了講不同語言的人。他說:“我向講中文的人們致以親切的

問候。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鼓勵你們慷慨地愛天主和愛近人。我降福大家!”

堂訊20250629-聖伯鐸及聖保祿宗徒

 堂訊20250629-聖伯鐸及聖保祿宗徒

2025年6月14日

6/15代禱意象

※ 每日奉獻禱詞: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祢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

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

※ 2025年6月份為宗座祈禱意向:請為增加對世界的憐憫祈禱。

讓我們祈禱,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與耶穌的個人關係中找到安慰,並從祂的聖心中學習對世界的憐憫。

※ 請為世界和平祈禱。祈求天主聖三引導全世界人類,能超越種族、宗教、文化等的差異,尊重每個個體的人性尊嚴,以真誠寬恕彼此相待,互助互愛,共同促進人類生活的合諧

與幸福。

※ 請為本主日領洗的新教友祈禱:張庭耀(文德)、劉明穎(瑪竇)、劉丞蓁(珍安娜)、

廖庭毅(保祿)。

堂訊20250615-天主聖三節

 堂訊20250615-天主聖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