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堂簡介

2013年7月25日

歷任神長

歷任神父堂區工作與福傳方向:
李紹唐神父1963  ~ 1970
1964年蔡主教委任李紹唐神父為北台中第一任本堂神父。李神父隨即在錦中街50巷1弄17號租房子成立臨時教堂。
1965年李紹唐神父就在現址(雙十路二段115號)買土地並興建聖堂。
1965年興建二層樓房一棟,一樓作臨時聖堂,二樓為神父住所。並聘請兩位聖母聖心修女會修女及一位傳教先生幫忙傳教事宜。
建堂完成後,為發展堂區教務,李神父親自拜訪教友及社區,建立教友資料。同時看到社區有許多孩子,為了讓更多孩童能聽要理,神父成立兒童道理班。
李神父未到台中前,是在中國大陸傳教。傳教期間被共產黨關進監獄受刑,刑期屆滿被釋放出來後,經由香港前往羅馬晉見教宗(保祿六世)
由於李神父在中國大陸時得到聖母軍很大的協助(宣傳福音工作),因此對聖母軍特別重視。來到台中本堂服務後,首先就邀請熱心教友組織聖母軍,也因此聖母軍成為協助堂區傳教服務的精兵。
當時的教友人數多達1200位。
後因李神父另有任務----派往台北中和興建聖堂,而離開台中。
斐理天神父1970 ~ 1972
聖母聖心修會派了斐神父接任為本堂主任司鐸,陸通道神父為副本堂。
兩位神父來到本堂後,看到年輕人的不足,因此特別注重青年的凝聚與加強在信仰的活力上,所以成立了自修班(拉攏年輕學子聚在一起)。
每天來參加自修班的同學近60人數,神父除了輔導課業外,也舉辦團康活動及籃球、乓乓球...等運動,在活動中接近天主。
潘爾溫神父1972~ 1973
1972年底斐神父與陸神父奉命調回台北服務,1973年潘神父接下本堂主任司鐸之職。
潘神父在本堂服務期間,看到弱勢家庭的無力,為照顧社會上低能弱智兒童,於是成立了啟智中心。同時也看到許多教友家庭生活的困難,又創辦了堂區儲蓄互助會,確實幫助許多貧困的教友。
神父未到此當本堂之前,及從事帶領青年的工作,包括三民路、雙十路、大雅路等青年同學。他們在潘神父的帶領下,除了每星期聚會一起參加各種團康、戶外運動等活動外,同時也帶著年輕朋友關懷弱勢族群。讓同學們經歷了更豐富的生活,及看到生命的珍貴,也發揮了天主是愛的熱情。
馬世光神父1973  ~ 1985
馬神父擔任本堂後,為因應當時的情況,堂區計畫有所改變:
首先馬神父重新成立聖母軍,其次是成立教友傳教協進會。由於之前只有教友代表,後因堂務的需要,代表會改組成立教友協進會。
從前教堂的一切開支都是借助外援,後來外援中斷後,需要教友能自立自養,因此發起堂區自養運動。
同時也為擴充教堂,發起教友募捐基金來擴建教堂及增添需要的設備。
1984年,為解決啟智班同學上課問題,於是增建三樓教室。
陸通道神父1985    1993
19858月陸神父奉派至本堂服務後,他借重傳教協進會劉會長,及傳道員潘先生和潘太太的協助幫忙,同時在許多教友們所提供的寶貴意見下,建立本堂區愛的大家庭。當時的團體組織及活動有:
1、雙十路儲蓄互助會
2、曉明之星聖母軍。
3、由曾英春修女負責策劃兒童道理班。
4、成立傳教協進會。
519874月成立合唱團。
6、舉辦暑期青年育樂營。
侯發德神父   1993  ~  1997
侯神父接任本堂主任司鐸後,除沿襲原有組織善會與活動外,特別對年長教友們家庭拜訪與關懷,還有鄰近老人院、醫院的探訪,特別在復活節與聖誕節慶,帶領大批教友表演及問候。
神父接任期間大環境的經濟日漸蕭條,街道出現許多流浪漢及無家可歸者。神父看到這需要,於是成立聖文生會。聖文生會除了定時間定點送便當給遊民外,冬夜期間還要一一尋找流浪者送棉被給他們蓋,害怕他們受凍。真實的做到學習耶穌愛人的精神。
  趙國紳神父   1997 / 4   --- 迄今 
19974月,台中教區王愈榮主教將原在霧峰天主堂的趙神父奉派到雙十路天主堂服務,當時教區正在籌備建堂(法蒂瑪聖母堂)。因此神父除繁雜的堂務外,還得肩負建堂之責。
神父初到之時,參與彌撒的教友人數不多,約100人參加主日彌撒。當時有部份
的善會、團體也趨於凋 零,除了主日學、聖母軍、聖文生會外,神父因著當時需要陸續籌組,因此又組成福傳組、禮儀組、關懷組、青年會、聖詠團、慕道班、讀經班、長青會等善會團 體。因著善會、信仰團體的成立,大家發揮愛主愛人的精神,願意無怨無悔的付出。因此吸引許多慕道者前來及許久未進堂的教友回歸本堂。
200110月新堂祝聖啟用後,由於堂區福傳的需要,神父於2002年聘請聖母聖心修女會王綉春修女來本堂協助傳教工作。
目前平日彌撒有30-50人參加,主日彌撒約300人參加,特別慶節則多至500人參與。同時,為了增進教友靈修成長,自2005年開始邀請美國風中傳愛團體在本堂舉行宣道會,迄今已有5次。
感謝天主,本堂自啟用後也發揮了台中教區朝聖地的功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