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趙神父講道20131229聖家節
趙神父講道 2013/12/29
聖家節(瑪2:13-15,19-23)
賢士們離開以後,上主的天使托夢向若瑟顯現說:「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逃到埃及去吧!住在那裡,直到我再來通知你;因為黑落德要搜索這孩子,把祂殺死。」若瑟便起來,星夜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避難到埃及去了。住在那裏,直到黑落德死去。這便應驗了上主藉先知所說的話:「我從埃及把我的兒子召回來。」(瑪2:13-15)
瑪竇福音在記載三位賢士來朝後,立即記述聖家逃往埃及的事,可見賢士離開不久,黑落德就大開殺戒。他要殺害的是二歲以下的嬰兒,可見耶穌當時還不滿二歲。雖然不足二歲,卻是聖家的重心:為了祂不被殺害而逃難,也為了祂的生命安全已獲得保障,而重返故鄉。
逃難的過程是相當辛苦的,傳說耶穌的救世主身分,連昆蟲都認得出來,甚至有蜘蛛在聖家避風雪的山洞口,厚厚地結了一層蛛網來保護耶穌。這樣的說法雖屬傳說,但所要表達的是,耶穌是天主子,祂的獨特地位連沒有靈性的生物都辨認得出來,也就難怪聖家一切決策的最後動力都以耶穌為依歸了!
耶穌是聖家的主角,這點可從瑪竇福音敘述的用語上,清楚地看出來:瑪竇福音第二章第13、14、20及21節中,先後四次用了同樣的說法:「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而沒有說:「帶著母親瑪利亞和孩子。」四次都以耶穌為主,母親為輔,聖母成了配角,瑪利亞的名字始終都未出現。其實這正是聖母心甘情願扮演的角色:遵行上主的旨意,協助救世主耶穌完成救贖的大業,這才是聖母生命的意義。聖母甘願退居幕後,隱姓埋名。
若瑟也深知自己的角色,天主選他做聖家之長的目的,就是要他保護耶穌和聖母的安全。他果然不辱使命,接到天使的指示後,「星夜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逃到埃及去了。」(瑪2:14)接著,「上主的天使在埃及托夢顯現給若瑟說:『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回以色列去吧!』……若瑟便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回到以色列。」(瑪2:19-20)
若瑟每次接到天使的指示後,都立即行動,毫不猶豫。聖母在這裡只是默默地被帶著走,沒有說話,沒有表達意見,完全配合若瑟的行動。這就是聖母的本色,一切為耶穌,以天主的旨意為唯一指標。我們在家庭中也該如此,父母各司其職,各有自己的使命,要彼此給予空間,能尊重家人的選擇權和自由,若瑟和聖母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瑪竇福音在記述聖家返回那匝肋之後,馬上在第三章裡就開始記載耶穌的公開傳教事蹟,這期間的二十多年,耶穌的生活情形,一字未提,路加福音只多加上耶穌十二歲去了聖殿。我們只能推想耶穌這樣作的用意:
一、耶穌要以二十多年的時間,深深體驗人們實際的生活情形,以便講解天國的奧理時,用觀察到的人間現象做比喻,助人瞭解。
二、也在教訓人:要完成偉大的事業,先要學習作好日常的小事。
「我們的天主出現在人間,與人同居共處。」(巴3:38)
2013年12月25日
趙神父講道20131225聖誕節
趙神父講道 2013/12/25
聖誕節(路2:1-14)
天使向牧羊人說:「我現在給你們報告一個萬民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的城裡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主。」(路2:10-11)
今天全世界都在慶祝救世主耶穌的誕生。由於祂的誕生,人類開始了一個新的紀元。以耶穌的生日為公元的元年,是非常有意義的決定。耶穌的誕生改寫了人類的歷史,恢復了天主創造人類的原始意義,使人重新獲得了與天主共享永遠幸福的機會。
因為天主創造人類的原始動機就是出於愛,使人分享祂永遠的幸福。然而人類的代表,人類的始祖破壞了與天主的約定,使人類陷入萬劫不復的永遠喪亡裡,在天人之間築起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高牆,使人再無法看見天日,與天主溝通。幸好天主不改初衷,仍由於對人類愛的驅使,親自降凡,成為救世主耶穌基督,拆除了這道牆壁,使人類恢復了人生的真正意義,就是取得與天主永享幸福的目的。
「他為我們捨棄了自己,是為救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洗淨我們,使我們能成為他的選民,叫我們熱心行善。」(弟2:14)
天主已經親自下凡,代人贖罪,為人賺得了救恩,現在就等人來取用了。但是天主給了人完全的自由,要由人自己作決定,不會強迫人;只有人自由地、主動地承認並信仰耶穌是救世主,遵照祂的話去生活,才能獲得救恩。
「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2:14)
2013年12月22日
趙神父講道20131222將臨期第四主日
趙神父講道 2013/12/22
將臨期第四主日(瑪1:18-24)
「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已經和若瑟定了婚,但是還沒有成婚,就被發現因聖神懷了孕」(瑪1:18)為了避免瑪利亞因未婚生子,而依舊約法規被處死,「若瑟從睡夢中醒來,就按照上主的天使所吩咐的,把妻子迎娶過來。」(瑪1:24)
「瑪利亞因聖神懷了孕」,說明二件事:消極方面,聖母不是經人道而懷孕,仍是處女。積極方面,是因聖神的超然力而懷孕,因此救世主耶穌的誕生,降凡人間,是聖神的工程,這正是瑪竇福音所要強調的。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聖神是上天真理的傳達及教導者,是聖神教導先知們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亙古以來,都是聖神把上天的真理傳達給人類。耶穌既因聖神而降孕,便成為上天真理人格化的,具體化的傳達者:人類只有從耶穌身上,才能正確地認識天主的本質。耶穌以外,人類只能靠理性與觀察,抽象地、模糊地去瞭解天主。耶穌說:「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若14:9)在耶穌身上,人類體驗到天主的仁愛與慈悲,寬大與關懷。耶穌既使人認識天主,也使人認識自己,認識天人之間的關係。
英國小說家洛克(Locke)曾描寫一個非常富有的婦人,一生各處去遊覽、參觀博物館,可是對世上偉大的藝術品感到乏味。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個貧窮,卻對藝術非常有鑑賞力的法國人,經他的指點,才對藝術品有了真正的認識,而予以激賞。她於是向那位法國人說:「我對這些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原本一無所知,直到你向我加以說明。」耶穌對人類來說,就是這位法國人,祂使人類真正地認識了天主的偉大與美善。
聖神使猶太人想起創造化工:「因上主的一口氣(聖神)萬象生成。」(詠33:6)「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大地還是渾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創1:1-2)「祢一噓氣,萬物創成。」(詠104:30)「天主的神造了我,全能者的氣息(聖神)使我生活。」(約33:4)聖神是宇宙的創造者、塑造者,以及生命的賦予者。耶穌既因聖神而降來人間,也給世界帶來了生命。
聖神不只參與了創造化工,更是再造的要角。厄則克耳先知說,聖神使枯骨復活(則37:1-10)。耶穌因聖神降孕,使因罪惡--無論是原罪或本罪--而死亡的屬靈生命獲得重生,得到救恩。賦予人生命的創造之恩固然值得珍惜,使人靈生命重生的再造之恩更加可貴。
2013年12月15日
趙神父講道20131215將臨期第三主日
趙神父講道 2013/12/15
將臨期第三主日(瑪11:2-10)
「那時候,若翰在獄中聽見基督所作所為的,便派遣了他的門徒去問耶穌說:『你就是要來的那一位嗎?或是我們還得等候另一位呢?』」(瑪11:2)
小黑落德因為強奪弟弟的妻子,而遭若翰強烈的譴責,為了面子,不得不把若翰下獄。然而,深知若翰為正義之士,對之敬畏三分,並給他方便,容許他的門徒不時前來探望,並把外面發生的事報告給他,並藉機請益。
至於若翰為什麼派兩位門徒向耶穌提出問題,則有三種意見:
一、若翰本人對耶穌是否是默西亞,沒有信心,因為默西亞降世是主持正義,除奸伐惡的,但事實卻是惡人當道,好人受罪。這是唯理派學者的意見。
二、為解除門徒對耶穌的懷疑,因此叫他們親眼看看耶穌的言行與為人,而解除心中的疑慮。這是教父們的意見。
三、為了給耶穌表明自己身份的機會。本來若翰的使命就是向人介紹並推薦耶穌,肯定耶穌默西亞的身份。然而身繫囹獄,不能為耶穌公開作證,只能製造機會,提供給耶穌表露自己身份的場合,這樣使若翰自己的門徒,也使其他的人認識耶穌,而加以追隨。現代天主教聖經學者多持這種看法。
第一種意見,即若翰本人對耶穌沒有信心,很清楚地不能成立。因為他在入獄之前,已多次申明耶穌的默西亞身份。若望福音第一章中若翰就曾說:「那在我以後來的,卻成了在我以前的,因為他原先我而有。」(若1:15)「我連替他解鞋帶都不配。」(若1:26)若翰看見耶穌走來便說:「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若1:29)若翰在瑪竇福音中也說:「在我以後來的那一位,比我更強,我連提他的鞋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及火洗你們。」(瑪3:11)
耶穌果然藉若翰門徒提問的機會,用事實充分印證了依撒意亞先知對默西亞的預言:當默西亞降世時,「亡者將再生。」(依26:19)「貧困的人將因以色列的聖者而喜悅。」(依29:18)「瞎子的眼睛要明朗,聾子的耳朵要開啟;跛子要像小鹿跳躍,啞吧也會發聲歡呼。」(依35:5」「上主…派遣我向貧苦的人傳報喜信。」(依61:1)
若翰的方法很好,有人要知道耶穌的為人,就叫他去好好地讀福音,自己直接去認識耶穌。
耶穌說:「你們去,把你們所見所聞的,報告給若翰:就是瞎子看見了,跛子行走了,痲瘋病人獲得了潔淨;聾子聽見了,死人復活了,窮人聽到了福音。」(瑪11:4-5)
2013年12月8日
趙神父講道20131208將臨期第二主日
趙神父講道 2013/12/08
將臨期第二主日(瑪3:1-12)
那時候,洗者若翰到猶太的曠野宣講說:「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瑪3:1-2)
若翰之前四百年之久,即從公元前四百年,十二位小先知中最後的一位瑪拉基亞開始,沒有先知出現。今天若翰忽然出來,大聲疾呼,一鳴驚人。因為他是救世主的前驅,銜天主之命叫人淨化自己的心靈,呼籲人”悔改”,因為「刀斧已放在樹根上了。」(瑪3:10)
「他見許多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所生的種類!誰指教你們能逃避那即將來臨的憤怒呢?那麼,就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吧!』」(瑪3:7-8)
若翰果然對任何做壞事的人都不假辭色:對政治人物黑落德強奪人妻、對宗教人士撒杜塞人和法利賽人的偽善與繁文縟節、對人民在宗教方面的冷漠,大加撻伐。
希臘哲學家戴奧真尼斯(Diogenes)說得好:「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也不會對任何人有貢獻。」又說:「真理好似光線,對眼睛有病的人,是一大刺激;對正常的人,卻是指路的”明燈”。」因此,「耶路撒冷、全猶太以及約旦河一帶所有的人,都往他(若翰)那裡去,承認自己的罪過,並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瑪3:5-6)若翰的疾呼就是光與真理,果然產生了振聾發聵的效果。
若翰的訊息不止指向過去,要求人悔改;更指向未來,要人相信「在我以後來的那一位」,就是救世主耶穌基督,「祂要以聖神跟火洗你們」(瑪3:11)。厄則克耳先知說明聖神的作用是什麼:「我要賜給你們一顆新的心,在你們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出鐵石的心,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我要將我的神賜於你們五內,使你們遵行我的規律,恪守我的誡命,且一一實行。」(則36:26-27)
耶穌還要用火洗我們。火代表光和熱,既使人淨化,也使人精神奮發。
猶太人曾有一種說法:亞巴郎會在地獄入口處坐著,一旦發現一個猶太人要進去,就會把他攔下來,因此猶太人才有恃無恐。若翰卻對他們說:「你們心裡不要想:我們的祖宗是亞巴郎」(瑪3:9),所以就必然得救;要回頭改過,信從福音才能得救。
現在的教友也是,單有信仰不夠,還要真心悔改,實踐耶穌的福音,才能獲救。
「從葉瑟的根幹將要生出一支嫩芽,由它身上要發出一棵幼苗。」(依11:1)
「他要以正義維護弱小,以公理保護地方上的窮人,以他口中的棍杖打擊暴戾者,以他唇邊的氣息誅殺邪惡者。」(依11:4)
2013年12月1日
趙神父講道 2013/12/01 將臨期第一主日(瑪24:37-44)
趙神父講道 2013/12/01
將臨期第一主日(瑪24:37-44)
在將臨期中,我們準備迎接耶穌第一次來到人間,而為全人類來說,耶穌的再度來臨,就是世界末日的時刻,那時全人類都被召集到他面前,驗收救贖工程的結果。但為我們個人來說,耶穌的第二次來臨,是我們生命結束的時刻,也就是死亡的時候。
今天的福音提醒我們:要警醒,要做好準備。
福音中耶穌提到諾厄對天主的信心。雖然毫無洪水來臨的跡象,諾厄卻相信天主,在晴空萬里、風平浪靜時即積極準備,其他人不聽諾厄的警告,照常吃喝玩樂,沉迷在世俗享樂中。
其實這是人類普遍會有的反應:世局動亂中,人們會想到來世,因而提高對宗教的探索與興趣;天下昇平時,則全心追求現世的享樂,而忽略了來世和永生,甚至忘記了死神終會有一天要來敲門。
二次大戰後到現在,六、七十年的太平時期,資本主義的消費時代,物慾淹沒了個人,安定的生活使人忽略隨時會來到的災難,這才是人陷入最大危機的時刻!
耶穌說:「你們不知道你們的主要在哪一天來臨。」「在你們想不到的時刻人子就來了!」
既然不知道死神何時降臨,就必須時時警惕。正如盜賊要出奇制勝,決不會事先通知人他甚麼時候要來;死神要來時,也不會事先告訴人。防賊是為保護有價值的東西;防死神就是為保護人最有價值的東西:自己的靈魂,永遠的幸福。
神父我是東北人,小時候在大陸遇到「國共相爭」,曾經整個城市被封鎖起來,幾天沒東西吃,那時才知道生命的脆弱、軟弱,而現在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富裕,食物不只是為填飽肚子,還講究口感、美味,人們過度注重物質享受,而忽略了得救之事。
太平世界令人以為生命很長,死神距離非常遙遠,來日方長,可安心享受人生,而忽略了要面對天主審判的準備;人會想:等到七、八十歲的時候再準備去見天主還不遲,現在為時尚早。
有個故事這樣說:有三個小魔鬼到世間來誘惑人,試圖破壞耶穌的救贖工程。魔王問牠們將採取甚麼方式阻止人得救。第一個小魔鬼說:「我要告訴人說,天主根本不存在。人可以為所欲為」魔王說:「這一招不靈,因為人們有很多方式得知天主的存在。人有理性,單憑觀察和推理就可以推論出天主的存在。」第二個小魔鬼說:「我要告訴人根本沒有地獄,不須行善避惡,不必害怕受罰。」魔王說:「這一招也不行,因為人的良心告訴他們,作惡一定要受罰的。連小孩子做錯事時都知道要躲藏,因為有良心會譴責他。」第三個小魔鬼說:「我要對人說,不必急於準備靈魂,因為你的生命還長得很呢!你現在很健康,生活又安定,死亡離你還很遙遠咧!」魔王誇讚牠說:「這一招好,會使很多人不能得救,就這樣去作吧!」
我們已信教的人,對天主及地獄的存在,可能還相當相信。錯失得救的機會,可能就在於認為來日方長,而不及時準備自己的靈魂。
2013年11月24日
趙神父講道20131124常年期第三十四主日
趙神父講道
2013/11/24
常年期第三十四主日(路23:35-43)
今天福音中譏笑、諷刺耶穌的人有三種:
第一種人是:十字架旁觀望的民眾、猶太人:「祂救了別人,如果祂是天主所揀選的默西亞,就救祂自己罷!」
第二種人是:遞給耶穌喝醋的士兵、官方代表、羅馬人:「如果祢是猶太人的王,救救你自己罷!」
第三種人是:左盜、罪犯、惡人:「祢不是默西亞嗎?救救祢自己和我們罷!」
讚揚耶穌的卻只有一個右盜。右盜對左盜說:「你既然受著同樣的刑罰,連天主你都不怕嗎?這刑罰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所受的,是罪有應得;但是,這個人,從未做過什麼不正當的事。」
這就是人生的寫照:見獵心喜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批評的人多,讚美的人少。羅馬皇帝奧里歐斯(Marcus Aurelius)每天早晨起身時都對自己說:「你今天一定會遇到很多不討人喜的人,他們會中傷你。但是你不能這樣作,因為你是天主的人。」教友們都是天主的人,自然也不能中傷人。
關於認出耶穌是天主而加以維護的右盜,儰福音中稱他為狄斯瑪(Dismus),西方人對他有一個傳說:聖家三口在避難逃往埃及的路上,遇到了強盜,右盜正是強盜首領的兒子。右盜見小耶穌這麼可愛,不忍祂受強盜傷害,就偷偷把聖家放了,並對耶穌說:「這次我幫了祢;等我遇到困難時,也請祢幫助我。」右盜在十字架上又與耶穌相見且說:「耶穌,當祢來到祢的王國時,求祢紀念我!」耶穌果然幫助了他,賞他死後直升天國:「今天,你就要和我一起在樂園裏。」
右盜不但認了罪,還公開宣布耶穌是真天主,是一個國王,天國的國王,一個享受永遠幸福的國家的國王。
可見要悔改,歸向耶穌,永遠不遲。只要我們一息尚存,就不能說「為時已晚」。耶穌對人回頭改過的邀請,時時刻刻都在那裡,直到人生命的最後一秒鐘;人能真心懺悔,瞬間就可以成為義人。
「天父將我們移置到他愛子的國土。在祂愛子內,我們得到了救贖,獲得了罪赦。」(哥1:13-14)
2013年11月17日
趙神父講道20131117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趙神父講道
2013/11/17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路21:5-19)
路加福音21章是記載耶穌公開傳教的最後一章,在此章中,耶穌預告了三件即將發生的事:聖城耶路撒冷的毀滅、信徒們的艱苦處境,以及世界末日。這三個重點,配合教會禮儀年的結束,提醒我們:教會(被「耶路撒冷城」和「聖殿」所象徵的)處境困難,信徒們要有心理準備。
今天的福音所談論的是前二部分。
關於耶路撒冷聖城的毀滅,是因為有人讚嘆聖殿的雄偉與富麗。耶穌有感而發:「你們所看見的這一切,當那日子一到,便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第一世紀猶太著名的史學家約瑟夫描寫說:「遠望聖殿有如雪山,院中迴廊,石柱如林,皆為華美之大理石造成。」黑落德在聖殿前鑄造的金葡萄樹,一串葡萄就有一個人高。
耶穌的預言,在路加第十九章41至44節說得更清楚:耶穌走近耶路撒冷的時候,望見京城,便哀哭她說:「但願你今天知道關於你平安的事;可惜現今這事在你眼前是隱藏的。日子將到,你的仇敵要築起土壘包圍你,四面困住你;又要消滅你和你城內的子民;將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因為你沒有認出天主眷顧你的時機。」
公元33年耶穌所說的話,在公元70年完全兌現。耶路撒冷果如耶穌所預言的,被羅馬軍隊破壞殆盡,聖殿付之一炬,僅剩現在的哭牆。死亡一百一十萬人,九萬七千猶太人被俘去做奴隸。
聖殿所以被毀,是因為天主的選民「沒有認出天主眷顧的時機。」沒有認出耶穌就是日夜期待的默西亞,人類的救主。
耶路撒冷是教會的象徵,教會必將多災多難,信徒必須時時警惕,以天主的眼光看世界,才能辨認出時代的訊息。
耶穌也預告了教徒們的艱苦處境:「人們為了我的名字,下手拘捕、迫害你們,把你們押到會堂,關進監獄。…你們中間有一些人,要被殺害。」(路21:12-16)
初期教會信徒們遭受的磨難,罄竹難書,充分印證了耶穌的預言。現代信徒的處境,雖然沒有那麼艱險,卻也是困難重重。所謂入教並不是參加園遊烤肉會;不肯吃苦耐勞的人,要慎重考慮。耶穌說:「不肯背十字架跟隨我的人,不配做我的門徒。」
耶穌並不是召叫人做教徒去享樂,而是做英勇、能承擔痛苦的英雄,因為「這為你們是一個作見證的好機會。」(路21:13)
然而,只要內心有耶穌,監獄就好似皇宮,斷頭台就是寶座。
耶穌用耶路撒冷的毀滅,及教徒的被迫害,提醒教徒時時刻刻準備自己的心靈,以迎接個人與教會所面臨的考驗,甚至自己生命的結束。如有必要,不惜以身殉道。
「你們心中要鎮定,不要事先考慮申辯,因為我要給你們口才和明智,是你們一切仇敵,所不能抵抗及辯駁的。你們要被父母、兄弟、親戚及朋友出賣,要為我的名字,受眾人憎恨;但是,連你們的一根頭髮,也不會失落。你們要憑著堅忍,保全你們的靈魂。」(路21:14-19)
2013年11月10日
趙神父講道20131110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趙神父講道
2013/11/10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路20:27-38)
那時候,否認復活的撒杜塞人中,有幾個來問耶穌,說:「師父,梅瑟給我們寫下:如果一個人的哥哥死了,撇下妻子而沒有子嗣,他的弟弟就應娶他的妻子,給他哥哥立嗣。有兄弟七人,第一個娶了妻子,沒有子嗣就死了。第二個,及第三個,都娶過她為妻。七個人都是如此:沒有留下子嗣就死了。後來,連那婦人也死了。那麼,在復活的時候,這婦人是他們那一個的妻子?因為他們七個人,都娶過她為妻。」(路20:27-33)
撒杜塞人是金字塔頂端的猶太權貴,人數少,卻是影響力很大的有錢有勢者。
他們與絕大多數的猶太人有三個很大的差異:首先,他們為了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奉承佔領自己國家的羅馬帝國,與絕大多數的猶太人想脫離羅馬統治的願望,背道而馳。其次,撒杜塞人並不期待默西亞的降臨,這又與多數猶太人的信念不同。
第三個差異是:撒杜塞人在復活問題方面,與大多數猶太人的信仰有異。撒杜塞人不相信復活,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有純精神體--靈魂和天使的存在。
他們今天對復活提出的詰問,出自申命紀第二十五章,第五至十節「代兄弟立嗣」的規定,這是他們對復活問題提出的最強而有力的反証,古時猶太教的拉比(教士們)沒有一個能回答這個難題的。今天撒杜塞人拿來詢問耶穌,耶穌做了正面的答覆。
耶穌對他們說:「今世之子也娶也嫁;但那堪得來世,及堪當由死者中復活的人,他們也不娶,也不嫁;甚至他們也不能再死,因為他們相似天使;他們既是復活之子,也就是天主之子。 (路20:34-36)
耶穌提醒我們:人不要以地球上極有限的經驗來解釋一切。這種觀念即使應用到物質的宇宙,都已經不適合,更何況用來解釋天上的事。天上、人間是二個迥然不同的世界,不能同日而語。
聖保祿在致格林多人前書中說:「當我是孩子的時候,說話像孩子,看事像孩子,思想像孩子;幾時我一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我們現在是藉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的觀看了。我現在所認識的,只是局部的,那時我就要全認清了,如同我全被認清一樣。」(格前13:11-12)
撒杜塞人之所以提出自認為顛撲不破的詰問,只是以地球人的觀念為準,其實是坐井觀天。我們現在對天國的瞭解,都只是如小孩子般,又如同藉古代的銅鏡觀看的結果,模糊不清且不足為憑。
「天主不是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所有人為他都是生活的。」(路20:38)
2013年11月3日
趙神父講道20131103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
趙神父講道
2013/11/03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路19:1-10)
耶里哥是個物產豐富,十分繁榮的城市,又是交通要道,商業非常發達,因此稅收很多。猶太的稅制不健全,稅務員絕大多數貪污,因此在福音中與娼妓並列為公開的罪人。匝凱身為稅務長,是當地的稅務主管,處身一個非常肥的職位,因此污了很多錢。但他富而不仁,是個不受歡迎的人物,內心苦悶孤獨,良心也感不安,因此非常急於會見耶穌。因為聽說耶穌對稅務員和罪人十分寬大。
匝凱想見耶穌的心非常急切,即使有遭受群眾侮辱,甚至被傷害的可能,亦在所不惜。他攀登野桑樹的行動充分表示改過自新的決心。他是個有錢有勢、有地位的人,為看耶穌竟爬上一顆樹。他急於認識耶穌的決心,足以使耶穌感動,立刻得到耶穌到家中的大恩。
耶穌說:「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可見耶穌尋找罪人的強烈意願。人們批評:「他竟然到有罪的人那裡投宿。」,其實耶穌急於拯救的正是罪人。
見到耶穌後,匝凱立刻決定將所有財產的一半施捨給窮人,另一半用來以四倍償還貪污來的錢。舊約只規定:偷羊的人,而把羊宰了或賣了,才需四倍償還;如果羊還活著,應雙倍賠償。(出21:37;22:3)如果自首認罪,則需物歸原主再加五分之一(肋5:24)。匝凱所作的遠超過法律所要求的,以示懺悔之心。
法利賽人認為窮人、罪人及所有弱勢族群,都是遭受天譴的人,不必同情他們。耶穌來到世上,卻是要矯正此錯誤觀念:弱勢者才是更需要幫助的人。在耶穌眼中,罪人只是在人生道路上走入迷途的可憐人,不是無可救藥的喪亡之子;只要一息尚存,就有重歸正道的機會。這些人正是耶穌急於尋找的迷途的亡羊:「因為人子來,是為尋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2013年10月27日
趙神父講道20131027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10/27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路18:9-14)
本週進入11月,為天主教徒來說,11月是「禮儀年」的結束,也是「煉靈月」。在此月份,一方面我們會特別追思已亡者,為他們祈禱;另方面也提醒我們人生的有限,總有一天,自己的生命也會結束。教會通常會在2月11日露德聖母顯現日,舉行公開的「病人傅油禮」,但在11月,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為身體虛弱者和長者來舉行此聖事。本堂將於下個主日9點30分的彌撒結束後,施行公開的「病人傅油禮」,凡65歲以上長者或患病者均可領受此禮;只有活人才能領聖事,逝世後就來不及了。希望教友們把握此機會。
魔鬼為了破壞耶穌救贖工程,阻擾我們的得救,因此對於臨終者的誘惑特別強。耶穌知道人在生命垂危的關頭特別需要天主的恩寵,因此建立了這非常簡單的聖事,若當事人已無法辦告解,只要發下等痛悔就得罪赦,並獲全大赦,而於死後直升天堂。
平常我們得到的全大赦都是為煉靈而得的,但領受「病人傅油」聖事得到的全大赦卻是給自己的。
好,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今天的福音內容。
耶穌向幾個自充為義人,而輕視其他人的人,設了這個比喻:「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一個是法利塞人,另一個是稅吏。那個法利塞人站著,心裡這樣祈禱:天主,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其他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每週兩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獻十分之一。」(路18:9-12)
法利賽人和稅務員都「上聖殿去祈禱」,因為在舊約時代,聖殿內有二塊天主頒佈的十誡約版,非常神聖,因此在那裏祈禱比較有效。(新約時代天主親自臨在聖堂內,在聖堂內祈禱就更有效。)
虔誠的猶太信徒每天祈禱三次:上午九點、正午及下午三點。今天福音中的這個法利賽人到聖殿去,但並不是真正在祈禱,而是在兩件事上向天主邀功。
他自認的第一個功勞是:「每週兩次禁食。」
依法律規定,猶太人只需每年在贖罪節禁食一次。(肋16:29)虔誠的猶太教徒則每週一和週四禁食二次,因為這二天是市集日,上聖殿的人數特別多。禁食的人喜歡更多的人看見自己在做克苦,而且還要蓬頭垢面,臉上塗白粉,顯得面容憔悴,以示自己在禁食。今天福音中的法利賽人說:「每週兩次禁食」,表示自己是一等一的虔誠信徒,禁食次數超過法律要求的百倍以上。
其實,耶穌對禁食時蓬頭垢面的現象,非常不認同,曾指示自己的聽眾:「當你禁食時,要用油抹你的頭,洗你的臉,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來,但叫你那在暗中之父看見;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瑪6:16-18)
法利賽人向天主邀的第二個功是:「凡我所得的,都捐獻十分之一。」
依法,猶太人只需為農產品繳納十分之一的稅,今天的法利賽人卻捐獻一切收入的十分之一,表示他是慷慨過人的大善人。他並不是真正來祈禱的,而是來向天主報功,誇耀自己的偉大,宗教熱誠超人一等。
聖奧斯定說:「他求了天主什麼?你在他的言詞裡尋找,你什麼也找不到。他上去祈禱,但是不願意祈求,只是誇耀自己,甚至還侮辱了正在祈禱的稅務員。」
耶穌說「謙卑人的祈禱,穿雲而上。」(德35:21)
驕傲的人不能祈禱,謙卑是祈禱的先決條件。
蔑視他人的人不能祈禱,在天主面前,大家都是可憐的罪人。
「那個稅吏卻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著自己的胸膛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我告訴你們:這稅吏回到他家裡,成了正義的人,而那法利塞人卻不然。」(路18:13-14)
祈禱時不是跟別人比,不能用炫耀自己,貶抑別人的方式祈禱,除非我們像天父一樣完美(事實上不可能),否則我們絕不可誇耀。
「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18:14)驕傲與謙卑是永生與永死的關鍵。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天堂的門很低,只有肯低下頭,跪著走的人,才能進入。」
2013年10月20日
趙神父講道20131020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傳教節
趙神父講道2013/10/20
傳教節 做個名符其實的基督徒(瑪28:16-20)
今天是傳教節,照例,彌撒的所有無記名獻金均作為傳教節獻金,如果願意,大家可以慷慨解囊。
一般來說,在傳教節時我們提醒自己要更積極地對外教人傳播福音,但今天神父想特別來談談"已經受過洗但不盡教友本分的人"。
耶穌在福音裡交代門徒:「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瑪28:19-20)耶穌說這話,不只是對當時的門徒說,也是對所有基督信徒說的。
根據以上耶穌的話,可見要做基督的信徒,需具備二個條件:"受洗"及"遵守耶穌的訓誨",二者缺一不可。只受洗而不遵守耶穌的話,便是有名無實的教友。我們應該做個既有名又有實的基督徒,除領洗外,還要盡教友本分。基本上,在主日天我們能來教堂參加彌撒,已經是水準以上的教友,然而,在實踐耶穌所吩咐的話,以及道德紀律遵守的程度,則因人而異。
在殯葬彌撒時,我們常可看到已亡者的親友當中有許多久未進堂的教友,他們受過洗,但多半四、五十年不進堂,他們的生活和外教人完全相同,對於民間習俗非常熟悉,天主教認為迷信之事,他們不但不排斥,甚且視為理所當然。
用一個比喻來描述此種現象,就好像你加入一個政黨,但不實踐黨綱,行為與黨綱背離,使政黨蒙羞。同樣,做教友的也是如此,既領過洗,但又不遵守福音的教導,等於是"領過洗的外教人"。
今天福音提醒我們,不但自己要做個名實相符的基督徒,更要特別關心這些"領過洗的外教人"。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親友、子女,我們應當關心並督促,引導他們回到天主的真正信仰裡。
受洗的人帶有「神印」,我們的靈魂已打上記號,若我們沒有盡好教友的本分,帶著這印記卻下到地獄,豈不更讓魔鬼譏笑和欺負!
曾經,馬其頓國家裡有一個逃兵被捉到,他和當時的國王亞歷山大同名,於是國王把他叫來說:「我給你二種選擇,你或者改變你的行為,否則就改變你的名字。」
耶穌今天也對很多的基督信徒說同樣的話。不要只具教友的美名,卻沒有教友應有的高尚品格,徒然侮辱了自己的信仰!
印度聖雄甘地常年在英國受教育,對基督宗教非常了解,聖經也很熟悉,但他對此宗教的看法是:「基督宗教的教義很好,可是大部分的基督徒卻很壞。」此印象其來有自:印度被英國殖民,英國人壓榨印度童工,印度當地的資產大量被運到英國去。甘地親眼目睹這些基督徒,既不公道也沒有愛德,與基督宗教的教導完全背離,也就難怪會做此評語了!
同樣的,印度文豪泰戈爾第一次去歐洲遊歷,幾個月後回到印度,發表了他的感想:「基督教文化越深的國家,人民的生活越不道德。」
這是誰的錯?是教義的錯嗎?不是。這種不幸是由那些"掛名的",甚至是"冒牌的"基督徒造成的。
耶穌今天提醒我們:「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我們不要徒具教友之名,而要以生活表現來見證信仰,勿使基督蒙羞。
時至今日,很多人只關心日常生活,卻推說沒有時間去處理有關靈魂得救的事。天主教教義本來要求教友成為翱翔天際的飛鳥,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然而,有些基督信徒,不但不自由,更好像黏在膠紙上的蒼蠅,被世間的財富、功利和享樂所束縛,不但無法展翅高飛,甚且動彈不得了!
2013年10月13日
趙神父講道20131013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法蒂瑪顯現紀念日
趙神父講道2013/10/13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法蒂瑪聖母顯現
今天是我們的堂慶,慶祝聖堂主保「法蒂瑪聖母」,教宗方濟各特別要求全世界的信徒,在這一天將人類奉獻給「聖母無玷聖心」。
可能有人還不知道法蒂瑪聖母顯現的事蹟,這裡簡略地加以說明。
聖母在葡萄牙的一個小鎮法蒂瑪顯現給三個孩子,時間是在1917年(推算下來,四年後我們就要慶祝法蒂瑪聖母顯現一百週年了)。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神共產主義勢力迅速拓展,歐洲也即將遭受可怕的流行性感冒,死亡數千萬人。
孩子中最大的是表姊路濟亞,當年十歲,其他二個是親兄妹方濟各和雅琴達,當年分別是九歲和七歲,這對小兄妹在聖母顯現兩三年後相繼去世,哥哥是在1919年,妹妹則在1920年,只有路濟亞活到97歲,2004年才過世。路濟亞做了修女,聖母顯現的事蹟都是由她記述的。
聖母從1917年5月(聖母月)到10月(玫瑰月)共顯現了六次,除了第四次的八月因為孩子們被鎮長拘留,不能於13日赴約去見聖母,其它五次都在13日。
第一次顯現那天是星期天,孩子們參加彌撒後去放羊,中午忽然閃電大作,聖母在小橡樹上出現,聖母要他們向世人傳達的訊息是:多多祈禱,為世界的和平每天唸玫瑰經,要為罪人作補贖、作犧牲;人不要再犯罪得罪天主,傷耶穌和聖母的心。
我們聖堂前面這幅壁畫,很多人看不出來它畫的是什麼,特別是外來的人。它是描繪聖母10月13日,最後也是最盛大的一次顯現的情形。當中描繪各種人從四面八方前來晉見聖母,數字約七萬人。一如聖母在前幾次顯現中所許下的,要在這一次表明自己的身份,即「我是玫瑰之后」。
當天的最大特色是所謂的「太陽奇蹟」:首先聖母使自己的手反光指向太陽,並叫大家看太陽,太陽旁有聖若瑟抱著耶穌,聖母則穿白衣披藍外袍站在一旁,聖若瑟和小耶穌舉手祝福世人。
忽然太陽開始搖擺,瞬間像火輪一樣旋轉,延續兩三分鐘,停止一下,然後以更為耀眼的方式跳動,稍停一下,又開始第三次跳動,這次變化更多,更耀眼,大家以為跳躍的太陽要從天上墜落下來、壓死自己,因此不斷喊叫、懺悔,太陽忽然停止下降,又升回原處。太陽旋轉及間歇一共持續了十分鐘,當天本來下雨,地面和人的衣服都濕了,太陽奇蹟後衣服和地面都乾了,卻沒有人被灼傷,許多患病的人反倒霍然痊癒。
法蒂瑪聖母的預言有三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蘇俄的共產黨。聖母並且說:在某個晚上,將有一道強光在夜空中閃爍,那就是預警的記號。如果世人重視聖母所告誡的,那麼蘇俄將會轉變,否則它的錯誤將為整個世界帶來戰爭、迫害與災禍。
聖母最後一次顯現是10月13日,12天後,也就是10月25日,共產黨在俄國奪權成功,即所謂的「十月革命」,印證了聖母要世人為蘇俄及世界和平祈禱的預言。
2013年10月6日
趙神父講道20131006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10/06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路17:5-10)
宗徒們對主說:「請增加我們的信德吧!」(路17:5)
宗徒們為什麼向耶穌祈求增加自己的信德,瑪竇福音第十七章(14-20節)有詳細的背景說明:有一個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說:「主啊,可憐我的兒子罷!他患癲癇病很苦,多次跌在火中、水裡。我把他帶到你的門徒跟前,他們卻不能治好他。」耶穌回答說:「哎!…把他給我帶到這裡來!」耶穌遂叱責魔鬼,魔鬼就從孩子身上出去了;從那時刻,孩子就好了。以後,門徒前來私下對耶穌說:「為什麼我們不能逐出這魔鬼呢?」耶穌對他們說:「由於你們缺少信德;我實在告訴你們: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它必會移過去的。」
移山移海,移樹移草,或許分量不同,但都是超自然的現象,人單靠自己的意念,任何一樣都不可能做到,但如果我們有一點點信德,依靠天主,就能完成人所無法想像的大事。
初期教會在雙重教難下,四面楚歌。羅馬帝國反對他們,猶太人也反對他們。在此環境下,要將耶穌新約的訊息傳播出去,是很艱辛的。十二位宗徒中有十位都是漁夫,談不上有甚麼教育程度,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宗徒們的確信德大增,學會了依靠天主,天主也賞給每位宗徒行奇蹟的特恩,使宗徒們傳播福音時有更強的證據力,福傳事業因此迅速發展。這一切都是耶穌所預見的,因為都是耶穌為宗徒們求來的。
耶穌告訴宗徒們,其實也是告訴所有的人:人自己的力量有限,不足以成大事。但是靠天主的助佑,卻能完成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業,尤其是在靈修和福傳方面。
「你們中間,誰有僕人耕田或放羊,從田裡回來,即給他說:你快過來,坐下吃飯吧!而不對他說:給我預備晚飯,束上腰,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以後你才吃喝?僕人做了吩咐的事,主人豈要向他道謝?」(路17:7-9)
今天福音的第二段,耶穌提醒宗徒們,一旦完成奇事,不要居功,要知道自己的斤兩,因為這一切都是天主特別助佑的結果,不可驕傲。神學上有一個原則:「如果某人得了天主的特恩,能顯奇蹟,並不代表這人本身的道德修養就比他人高。」我們都只是工具,為能承行天主的旨意。若動機不良,為謀財,為圖利,則此超能力就不可能來自至善的天主。
聖奧斯定說:「人不應因為事業有成,就感到驕傲,因為人有所成就的力量,都是造物主的恩賜,只應心存感激。」
「我們只是做了我們分內的事。」(路17:10)
2013年9月29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29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29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路16:19-31)
前一個主日,耶穌勸人用現世的財富行善立功,累積天上的資本,以便過世後「金錢失去價值的時候,有朋友接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裡。」(路16:9)
今天耶穌進一步說明,一個不用現世財富解救人間疾苦,而只求個人享受的人,下場如何悲慘。
「有一個富翁,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富翁的大門前。拉匝祿指望得到從富翁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飢,但只有狗來舔他的瘡痍。」(路16:19-21)
其實,客觀來說,這富翁並不是最壞的人,他只是“不作為”而已,至少他沒有驅趕乞丐。試想,如果我們在宴飲時,滿桌豐盛菜餚,正準備大快朵頤,這時,一位衣衫襤褸、滿身惡臭的街友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會不會覺得有礙食慾,而將他驅離開來?捫心自問,我們會怎麼做?
我們教堂的騎樓下,長期有一位街友住宿,他既不接受安置,也完全拒絕與人交往,若我們僅因為有礙觀瞻而將他驅離,他也不會去任何安置處所,頂多再換個騎樓罷了!
福音中的富人,並沒有把拉匝祿趕出去,也未阻止他揀東西吃,更沒有虐待他。富人似乎並沒有做甚麼壞事,然而他的問題是“全不作為”,對於他人的困難,無動於衷,自己依然盡情享受,因而受到嚴酷的懲罰。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翁也死了,被人埋葬了。那富翁在陰間,痛苦地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在他懷中的拉匝祿。」(路16:22-23)
今天比喻中的事,發生在耶穌完成救世工程之前,人死後只能進入陰府,善人也不能升天堂,直到耶穌完成救世大業,死在十字架上以後,才去陰府接義人一齊升天(“陰府”並非“地獄”)。
猶太人認為陰府分成二層,善人在上層,惡人在下層,彼此可以看見,但二層中間有巨大的鴻溝,無法逾越。當時亞巴郎也在陰府,所以「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等待耶穌死後帶領一齊升天。
今天的比喻指出:天主的公義不在現世,要在來世才彰顯出來:「善人享永福,惡人受永罰。」「地獄裡的火永不熄滅。」但丁在神曲“地獄篇”(第三篇第三節)中說:「你們走進來的,把一切希望拋在腦後吧!」這正是今天亞巴郎給富翁的答覆。
「富人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裡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就算有人願意,從這邊去到你們那邊,也不可能,從那邊來到我們這邊,也不可能。」(路16:24-26)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