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神父講道2013/03/10
丙年 四旬期第四主日 浪子回頭
讀經一:(蘇5:9,10-12):以民進入了福地過逾越節
讀經二:(格後5:17-21):天主藉基督使人與他和好
福 音:(路15:1-3,11-32):蕩子的比喻
讀經二:(格後5:17-21):天主藉基督使人與他和好
福 音:(路15:1-3,11-32):蕩子的比喻
今天的福音中,耶穌用比喻告訴我們:天父是一個真正慈祥的父親,我們該懺悔自己的過錯,下定決心悔改,重新回到他的懷抱裡。
「小兒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方去了。他在那裡荒淫度日,耗盡他的錢財。」(路15:13)
小兒子由於自私、無知,及對世俗的幻想,離棄了關愛她的慈父和溫暖的家;人們也因私慾、對世物的幻想,而離開天父-救恩的泉源,而去到異鄉-一個無神的、不受道德約束的地方,撒殫的領地。
這正是人類非常普遍的現象:只注意到現況中百分之十的缺陷、不完美,而忽略了它百分之九十的美好與優點。
台灣現在的社會也是如此:人民對安定的生活認為是理所當然;對微小的不完滿卻成天批評、謾罵!
「當他把所有的,都揮霍盡了以後,他便開始窮困起來。他去放豬,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路15:14-16)
猶太人不吃豬肉,認為豬是世界上最骯髒的東西,這浪子卻要與豬爭食!他因為遭遇危機,生命垂危,而深自反省並改過自新。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常因為各種原因而遠遠地離開天主,到一個沒有道德束縛的地方,盡情縱慾。然而,當病痛、苦難、親人過世等大不幸發生而痛苦難當時,迫使人們發現:人生不可能永遠順遂,因而對人生有了新的評價,新的選擇。
許多外國人對中國字「危機」二字的涵義非常佩服:「危難裡即含轉機」、「危機就是轉機」,危險與機會並存。大的苦痛或災難,往往是天主給人的當頭棒喝,提醒人做出深度反省,生命因而有了更新。
「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路15:21)
可貴的是浪子能痛定思痛,決定重歸父家,重回慈父的懷抱。他的悔改過程,正可做為我們告解的表率,告解的所有成份都包含在內:「省察、痛悔、定改、告明、補贖」。
小兒子的痛悔是真誠的:既出於被餓死的恐懼(下等痛悔:站在自己的利益著想),也出於對天主和父親的關懷(上等痛悔:站在他人立場為他人著想)。他的定改也是真誠的:放棄做兒子的權利,準備好要為自己的罪付出代價,不惜降低身分,做個工人也要回到父親的家園。
天主是我們信仰中救恩的泉源。人皆有罪,但好在天父慈悲,一直在容忍我們,等待我們。只要我們肯悔改,天父會立刻迎接我們,擁抱我們,並將做天主子女所享有的一切權利都完全歸還給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