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

堂訊20130929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堂訊20130929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29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29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路1619-31
    前一個主日,耶穌勸人用現世的財富行善立功,累積天上的資本,以便過世後金錢失去價值的時候,有朋友接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裡。」169
    今天耶穌進一步說明,一個不用現世財富解救人間疾苦,而只求個人享受的人,下場如何悲慘。
    「有一個富翁,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富翁的大門前。拉匝祿指望得到從富翁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飢,但只有狗來舔他的瘡痍。」(路1619-21
    其實,客觀來說,這富翁並不是最壞的人,他只是不作為而已,至少他沒有驅趕乞丐。試想,如果我們在宴飲時,滿桌豐盛菜餚,正準備大快朵頤,這時,一位衣衫襤褸、滿身惡臭的街友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會不會覺得有礙食慾,而將他驅離開來?捫心自問,我們會怎麼做?
    我們教堂的騎樓下,長期有一位街友住宿,他既不接受安置,也完全拒絕與人交往,若我們僅因為有礙觀瞻而將他驅離,他也不會去任何安置處所,頂多再換個騎樓罷了!
    福音中的富人,並沒有把拉匝祿趕出去,也未阻止他揀東西吃,更沒有虐待他。富人似乎並沒有做甚麼壞事,然而他的問題是全不作為,對於他人的困難,無動於衷,自己依然盡情享受,因而受到嚴酷的懲罰。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翁也死了,被人埋葬了。那富翁在陰間,痛苦地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在他懷中的拉匝祿。」(路1622-23
    今天比喻中的事,發生在耶穌完成救世工程之前,人死後只能進入陰府,善人也不能升天堂,直到耶穌完成救世大業,死在十字架上以後,才去陰府接義人一齊升天(陰府並非地獄)。
    猶太人認為陰府分成二層,善人在上層,惡人在下層,彼此可以看見,但二層中間有巨大的鴻溝,無法逾越。當時亞巴郎也在陰府,所以「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等待耶穌死後帶領一齊升天。
    今天的比喻指出:天主的公義不在現世,要在來世才彰顯出來:「善人享永福,惡人受永罰。」「地獄裡的火永不熄滅。」但丁神曲地獄篇(第三篇第三節)中說:「你們走進來的,把一切希望拋在腦後吧!」這正是今天亞巴郎給富翁的答覆。

「富人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裡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就算有人願意,從這邊去到你們那邊,也不可能,從那邊來到我們這邊,也不可能。」(路1624-26

2013年9月22日

堂訊20130922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堂訊20130922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22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22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路161-13

    你們不能同時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金錢。」1613
    今天福音談的是個大題目,所謂的終極抉擇:我們的最高價值是甚麼?是天主、是永生、是靈魂的得救、是來世的永恆幸福?或者是財富、是現世的短暫享樂、是屬靈生命的淪亡、是無盡的痛苦?這是人生的大問題。
    耶穌視選擇前者的為光明之子,為配合天主創造的計畫,他們寧可犧牲現世的享受,修德立功,走向光明,永享光明。選擇後者的,耶穌稱之為世俗之子,他們追求的是財富,是及時行樂,走向永遠的黑暗。
    天主造人是希望人類分享祂永恆的幸福。人要得救,必須配合天主的大愛,配合耶穌救贖我們的目的,幫助自已也幫助他人得救。致力於靈魂得救,並不是自私行為,而是與天主創造的計畫,及耶穌的救世工程合作,可謂廣義的參天地之化育
    耶穌感慨地說:不幸的是,「世俗之子,在應付世俗的事務上,的確比光明之子更為精明。」168追求現世財富、權勢的人,比追求永恆財富的人,用心之深,何止十倍百倍!
    「如果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信,誰還會把真實的錢財,委託給你們呢?」1611
不義的錢財指的是現世的財富,是虛幻的,是靠不住的,是妨礙我們成義與得救的。只有天上的財富才是真實的,可靠的,可永遠享用的。猶太拉比常說:「富人在此世幫助窮人,窮人在來世就會幫助富人。」這正是耶穌所說的:「要用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這樣,在金錢失去價值的時候,有朋友接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裡。」169
   「 如果你們在別人的財物上,不忠信,誰還會把屬於你們的,交給你們呢?」1612
    別人的財物指的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必須留給他人的財富。自己的財物指的是可帶到來世,永遠屬於自己,由自己享用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不能用現世的財富去扶弱濟貧,行善積德,則不能獲得天上永遠的財富。
    「有一個富人,他的田地出產豐富。他心裡想道:我要拆毀我的倉房,另建更大的,好在那裡收藏我的一切穀類及財物。天主卻給他說: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路1216-21
    聖安博主教 ( St. Ambrose) 關於耶穌所講的倉房,註釋說:「提供給窮人的衣食、寡婦的住所、孩童的所需,就是最好的倉房,而且永存不朽。」人的真正財富,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而在於他施捨多少。


2013年9月15日

堂訊20130915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堂訊20130915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15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15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路151-32

    依撒意亞先知曾預言(依611-2)降來人間的救世主默西亞耶穌基督,將「向貧苦的人傳報喜訊,治療破碎的心靈,向俘虜宣告自由,釋放獄中的囚犯,宣布上主施恩的喜年。」耶穌果然以言以行,印證了先知的預言,把天主的慈愛充份表現出來。耶穌就是天主的化身;慈愛就是天主的本質。這就是「聖言」(耶穌)和新約所要表達的。
    耶穌對弱勢的同情,對眾人的慈悲,卻引起法利賽人及經師們的不滿。舊約時代的猶太人有一個現世報的錯誤觀念,認為弱勢者是遭到上天的懲罰。耶穌來到世上就是要改變他們的觀念。耶穌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瑪912每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尊貴的,耶穌要提升所有弱勢者的生命價值。
    「你們中間那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待找著了,就喜歡的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來到家中,請他的友好及鄰人來,給他們說:你們與我同樂罷!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又找到了。我告訴你們:同樣,對於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歡樂,甚於對那九十九個無須悔改的義人。」(路154-7
    路加福音用整整的第十五章,記述了耶穌極端生動的比喻:「亡羊」的、「失錢」的及「蕩子」的三個比喻,說明天主的慈悲,以及對罪人的憐愛。

    義大利詩人但丁路加聖史為「記述基督慈愛的經師」,理由就在於此。這三個比喻,把天主對人的慈愛,描寫得淋漓盡致,充分說明天主對罪人的慈憫。比喻也說明人靈的可貴,天主不願任何一個人喪亡;因此,對罪人悔改,十分快慰,大事慶祝。

    美國第35屆總統甘迺迪,在就職演說中曾如此說:人權並非來自國家的施捨,而是來自上帝的賜予。全人類應該團結起來,共同反對專制、貧困和疾病。
    「或者那個婦女,有十個『銀幣』,若遺失了一個『銀幣』,而不點上燈,打掃房屋,細心尋找,直到找著呢?待找著了,她就請女友及鄰人來說:你們與我同樂罷!因為我失去的那個『銀幣』又找到了。我告訴你們:對於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主的使者前,也是這樣歡樂。」(路158-10
    我們就是耶穌的「」;我們的善牧耶穌希望我們一個都不迷失。萬一迷失了,耶穌也會走遍天涯海角,把我們找回來,使我們重返基督的羊棧。
    我們就是天主的「銀幣」,在天主眼中是非常有價值的。萬一失掉,天主會盡一切努力把我們找回來。
    我們就是天主深愛的「子女」;萬一不幸,離家出走,慈悲的天父會時時刻刻地期待,並熱烈歡迎我們重返家園,投到慈父的懷抱。


    「我們應吃喝歡宴,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路1523-24

2013年9月8日

堂訊20130908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堂訊20130908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08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08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路1425-33

    今天福音的背景是在耶穌傳教的末期,由加里肋亞往耶路撒冷去就義的路程上。耶穌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時間不多,然而「莊稼多,工人少」,因此積極的要爭取更多門徒,且立下了成為「門徒」的條件:全犧牲、全奉獻。

    「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路1433
   
    福音的開場寫道:有許多群眾與耶穌同行。」(路1425
    與耶穌同行的人大約可分為三類,讓我們反省看看我們自己是屬於哪一種人。
    第一種是湊熱鬧的人,哪裡人多就去哪裡。他們既不相信耶穌是降凡的救世主,當然更談不到為耶穌效勞。
   
    第二種人稱為「信徒」,相信耶穌是救世主;為自己得救所需要的基本教規,也會遵守。然而他們的生活重心是家庭、事業、財富;有閒的時候才會從事一些使徒的工作。所以在價值觀的排序上,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總比福傳工作優先。
   

    第三種是耶穌今天所說的「門徒」,是「跟隨耶穌,愛耶穌勝過愛自己父母,甚至自己性命的人。」是為了參與耶穌的救贖工程,不惜吃苦耐勞,背十字架,而且終身放棄一切的人。放棄家庭、親人、興趣、專長、時間、意志、享樂和生命。他們的生活重心只有一個,就是幫助人得到救恩。為完成這項使命,哪裡需要他們,他們就往哪裡去。一切由上司視需要做安排,自己不作選擇,理論上也不能選擇。
    「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不論誰,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路1426-27
   
    雷鳴遠神父給修會的座右銘是「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全職、獨身的神職人員,連自己的意志都擺上,他們是隨處為家的人,愛耶穌甚過愛父母、親人,甚至自己的性命。
    十幾年前,一位保祿孝女會的唐修女常到本堂參加彌撒,她是美國人,說起國語來洋腔十足,不很流利。唐修女是英國文學碩士,但她的日常工作卻是在保祿書局賣聖物,沒有機會發揮她的專長,這是人才浪費嗎?很多有博士學位的神父、修女都在堂區服務,這是大才小用嗎?一般世俗的想法也許認為可惜,認為這是浪費人才,然而,這是他們的自由選擇,是為做耶穌門徒的必要條件。要做門徒,就要一切以耶穌的要求為優先,以人靈的得救為重心。

    耶穌的結論很清楚:「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路1433「有耳聽的,聽罷!」(路1435

2013年9月1日

堂訊20130901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堂訊20130901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01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趙神父講道2013/09/01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路141,7-14

    「安息日,耶穌進了一個法利塞人首領的家中吃飯;他們就留心觀察他。」(路141
    今天的福音記載一個法利賽的首領請耶穌吃飯路加福音在14章第1節交代當時耶穌被請的背景首先邀請的人是一個"法利賽人的首領"在社會上比較有地位並且是富有的人其次時間是在"安息日"法利賽人非常的吹毛求疵在安息日是不能夠治病或做任何事的耶穌偏偏在安息日常顯奇蹟治病法利賽人認為這是罪大惡極之事第三點就是交代法利賽人請耶穌的"動機"是為了觀察耶穌
    「在他面前有一個患水臌症的人。耶穌對法學士及法利塞人說道:『安息日許不許治病?』他們都默然不語。耶穌遂扶著那人,治好他,叫他走了。」(路143-4

    法利賽人首領請耶穌吃飯不是出於友情或善意而是要從耶穌的言行裡挑毛病來攻擊祂福音中常敘述法利賽人想盡辦法挑耶穌的毛病耶穌今天就向他們提出挑戰耶穌在安息日被邀請赴宴祂知道法利賽人認為在安息日絕對不能夠治病偏偏就治好了一個患水腫的病人
    「耶穌注意到被邀請的人,如何爭選首席,便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幾時你被人請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人也被他請來,那請你而又請他的人要來向你說:請讓座給這個人!那時,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席了。」(路147-9

    法利賽首領和被邀請的客人想觀察耶穌耶穌也在觀察他們並對他們的作為施以機會教育提出品德和宗教方便的兩項原則

    第一滿招損謙受益:「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凡自謙自卑的必被高舉。這是為人的一項原則耶穌不厭其煩地一再重申路加福音第18章第14節幾乎用了同樣的話:「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瑪竇福音第23章第12節也用了同樣的文字其他如瑪184152,53123都提出相同的原則斐理伯書第2111更是耶穌以身作則實踐謙遜原則的很好事證:「如果你們在基督內獲得愛的勸勉,不論作甚麼事,不求虛榮,只存心謙下,彼此該想自己不如人。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祂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使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體也一見如人;祂貶抑自己,聽命致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祂,賜給了祂一個名號,超越其他所有的名號,致使上天、人間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號,無不屈膝叩拜。耶穌以身作則因此天父高舉祂賜給祂一個名號任何人聽到都要俯首膜拜

    第二實行愛德方有賞報法利賽首領邀請赴宴的客人都是有錢有勢自命不凡爭坐上位的人親朋好友間彼此請客禮尚往來固屬好事但談不上甚麼功德要修德立功就要請那些弱勢的貧窮的無力回報的人如此動機純屬敬天愛人這樣的心情和行為才稱得上善行才有屬靈的功勞
「耶穌向請他的人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怕他們也要回請而還報你。但你幾時設筵,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路1412-14